关于2012年区本级财政预算(草案)编制情况的报告
——2012年4月10日在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
区财政局局长 唐露尧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,各位委员:
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,向本次会议报告2012年区本级财政预算(草案)编制情况,请予审议。
一、预算编制形势和基本原则
2012年,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关键之年,也是我区加快建设“四区一极”的攻坚之年。做好2012年预算编制工作,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。客观分析今年的经济形势,既有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有利于经济继续回暖升温,又有我区作为全市建设沿江经济带的“主阵地”等有利条件,经济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,经济增长的形式更加多样化,同时城南新区开发带动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三产迅速发展,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呈现。但冷静分析我区今年的预算编制形势,仍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:
一是收入增长难度明显加大。近年来,我区财政收入持续高幅增长,致使收入盘子快速扩大,收入规模越大,同样的增幅要求增加的绝对值越大。按12%的增长比例计算,2012年财政收入总量要达到81498万元,净增值达 8700多万元。由于2011年财政部分别上调了个人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,受政策性因素减收影响较大。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特别是欧债危机的蔓延,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,导致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大,财政增收不确定因素较多。
二是规模大、财力少的矛盾仍然突出。我区2011年财政收入规模为72766万元,比上年增加13941万元,增长23.7%。2011年税收收入产生可用财力为14971万元,比上年增加2262万元,增长17.8%,低于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。由于受财政体制的影响,我区财政增量收入的大部分财力被省、市集中,真正形成的区本级可用财力增加少,完成今年收入任务,仅形成地方税收收入16767万元,我区收入规模大、可用财力少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。
三是财政支出不断扩张,预算平衡压力大。今年,在保障农业、教育等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的基础上,重点要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、提高公务员收入补助、五创提质、城乡环境整治、水利建设等方面,这些项目支出的政策性强、数额大、涉及面广,给区级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。
根据上述形势,2012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:一是坚持统筹兼顾。预算编制要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,与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,与区级财力相适应。二是坚持厉行节约。继续按照中央和省、市要求,坚持做到厉行节约,实行公用经费支出零增长;从严控制项目支出规模;严格经费管理,防止超预算支出。聚集更多的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,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和公益事业领域。三是坚持绩效管理。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,加强预算执行管理,建立工作绩效激励机制,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,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、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四是坚持发展优先。我们在坚持做大收入规模的同时,关键是要做强财力。预算安排中要优先考虑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力增长问题,更加注重扶持地方企业发展,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更加注重加强区本级财源建设,更加注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。
二、细目预算具体安排情况
(一)收入预算安排情况
201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安排81498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72766万元,增加8732万元,增长12%。其中:一般预算收入27156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增加2909万元,增长12%。
收入分征收系统安排情况:国税系统48886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增加5238万元,同比增长12%;地税系统22223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增加2381万元,同比增长12%;财政系统10389万元,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113万元,同比增长12%。
(二)财力测算情况
完成以上收入计划,结合上年结余资金和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情况,预计2012年区本级可实现的财力为23833万元。其主要构成是:1、滚存结余 491万元;2、调入预算周转金1000万元;3、2012年地方税收收入16767万元;4、上划税收收入返还4026万元;5、财力性转移支付5940万元;6、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等体制补助2089万元;7、行政事业性收费、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统筹401万元;8、剔除上下划支出6881万元(上解市级支出2618万元,对乡镇补助支出2763万元,工业园财力返还及长岭街道办事处补助1500万元)。
(三)支出预算安排情况
按照“收支平衡、略有节余”的原则,2012年区本级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3832万元。
按功能分类具体明细为:
1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06万元,同比下降0.6%。主要是2011年该科目中含提高公务员收入补助预留900万元,2012年全部进入单位预算,同口径对比则增长23.3%;
2、公共安全支出1664万元,同比增长26%;
3、教育支出6212万元,同比增长24.2%;
4、科学技术支出60万元,同比下降14.2%。主要原因是科技局并入工业经济发展局;
5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2万元,同比增长39.4%;
6、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51万元,同比增长18.1%;
7、医疗卫生支出1926万元,同比增长48.3%。主要是实施卫生绩效工资、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及公共卫生配套由310万元提高到843万元;
8、环境保护支出367万元,同比增长24%;
9、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04万元,同比增长25%;
10、农林水事务支出972万元,同比下降47.3%。主要是2011年该科目中含乡镇(工业园)体制结算1000万元,今年将工业园财力返还及长岭街道办事处补助1500万元放在体制下划中,同口径对比则增长34.1%;
11、交通运输支出 516万元,同比增长31.3%;
12、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74万元,同比增长3.9%;
13、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27万元,同比增长26.1%;
14、住房保障支出855万元,同比增长65.7%。主要是将津补贴全部纳入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,增加预算339万元;
15、粮油物资管理事务126万元,同比增长26%;
16、储备事务支出51万元,与上年持平;
17、预备费150万元,与上年持平。占一般预算收入的0.6%;
18、其他支出1459万元,同比下降0.5%。
按经济分类具体明细为:
1、人员经费12398万元,占一般预算支出52%,比上年增加1809万元。主要项目是:人员工资3987万元,同比增加329万元;津补贴4650万元,同比增加158万元;提高生活补助1835万元,同比增加935万元;养老金753万元,同比增加30万元;医疗金318万元,同比增加18万元;住房公积金855万元,同比增加339万元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:①提高公务员生活补助从3600元/人.年提高到7200元/人.年,净增935万元;②将津补贴全部纳入计提住房公积金的基数,增加住房公积金339万元;③新增人员编制、新增参公人员70名以及工资普调,增加人员工资及津补贴487万元。
2、公用经费837万元,占一般预算支出4%,比上年增加17万元。基本实行公用经费零增长。主要项目是:公务费120万元,交通费50万元,四大家及常委部门车辆油修费122万元,福利费88万元,工会经费70万元,纪委、司法局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单位按省定标准安排办案经费379万元,文印费8万元。
3、项目经费10597万元,占一般预算支出44%,比2011年增加801万元。其中单位项目经费为1190万元。比上年增加97万元,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,新增工作经费50万元。因提高公务员生活补助已全额预算,单位增加项目经费的要求几乎没有考虑。政府性项目经费为9407万元。比上年增加704万元,重点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。围绕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,卫生绩效工资、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的配套和完善,安排项目资金1154万元,增加567万元,同比增长96%。安排300万元用于新农村清洁家园和环境生态建设。二是加大“三农”投入力度。共安排资金583万元,用于支持农村水利、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,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三是安排城建投偿债资金1000万元,用于土地储备,增强城建投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。项目经费具体明细是:
⑴一般公共服务方面安排2348万元。主要是:五创办工作经费8万元、长株潭学习9万元、金纪工程建设10万元、网络舆情处置10万元、计生协会14万元、计生手术以奖代投经费22万元、四大手术附属费75万元、优生遗传检测费15万元、农村独生子女提标补助11.7万元、税务协调350万元、接待费150万元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100万元、机关大院水电72万元、物业管理事务78.8万元、各项普查经费50万元、全区电子政务系统网租费17.6万元、城区电子监控系统使用费18万元、工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8万元、技术监督抽样检测5万元、招商引资70万元、经济工作会议94万元、干部教育10万元、远程教育站点设备更新6万元、基层组织建设年经费20万元、乡镇纪委工作经费7万元(另从乡镇支出基数中上划14万元到区纪委,用于乡镇纪检工作支出)、红网云溪分站建设40万元、区志编制8万元、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建设20万元、全市人大老年门球赛20万元、全市政协老年门球赛20万元、区人大换届前期经费12万元、区政协换届前期经费6万元等。
⑵公共安全方面安排698万元。主要是:人民陪审员经费5万元、维稳应急经费50万元(另从其他专项中安排50万元,共100万元)、控建拆违工作经费95万元、治安巡逻队工作经费90万元(其中公安协警62.5万元,交警协警27.5万元)、消防195万元(其中消防车购置50万元)、武警20万元、公安60万元、预备役20万元、退伍军人安置18万元、社区矫正经费3万元、驻京维稳工作经费17万元、人武部工作经费100万元等。
⑶教育方面安排924万元。主要是:体育经费4万元、物流职业学校管理15万元、校安工程建设500万元(另从其他专项中安排200万元,共安排700万元)。课桌椅购置费10万元、贫困生"两免一补"及贫困生扶助政策配套35万元、偏远学校炊事员工资补助6.9万元、小学生接送车辆运行经费补助16万元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提标配套100万元、两项督导10万元、学校保安工资39.6万元、教师培训费35万元、教师奖励基金10万元、一中申重贷款贴息财政补贴100万元、民办幼儿园以奖代投20万元等。
⑷科学技术方面安排60万元。主要是:中小企业创业基金15万元、全民自主创业15万元、农业科技项目15万元、老科协项目经费5万元、科普经费10万元等。
⑸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安排47万元。主要是:文物保护8万元、送电影下乡6万元、村村通2万元、送戏下乡3万元、电视台设备更新及维护15万元等。
⑹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安排259万元。主要是:民政配套及专项事业费60万元、光荣院10万元、殡葬改革10万元、区划调整经费20万元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49万元、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区级配套40万元、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奖励经费10万元等。
⑺医疗卫生方面安排1307万元。主要是:医疗废弃物处置4万元、新农合医疗区级配套310万元、公务员医疗补助50万元、卫生绩效工资、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及公共卫生配套843万元、免费婚检经费15万元、村级合格卫生室建设配套5万元等。
⑻环境保护方面安排367万元。主要是:新农村清洁家园150万元(另从相关专项资金中统筹250万元,共400万元)、环卫长效机制64万元(另从专项经费中安排100万元,共164万元)、环境生态建设150万元(其中松杨湖污染治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)等。
⑼城乡社区事务方面安排2250万元。主要是:绿化创模3万元、偿还城建老欠50万元、规划修编50万元、街道维修40万元、投资评审费100万元、临港新区工作部经费30万元、国债及地方债券利息150万元、城建投偿债资金1000万元(含城南片400万元)、五创提质改造工程150万元、武装部营房建设100万元、文化活动中心维修改造100万元、人力市场建设100万元、药监局办公楼100万元、休闲广场配套工程40万元、商务局办公楼建设20万元、人民医院维修20万元、污泥处理费12万元、道路交通、交警设施建设80万元、城区禁炮限炮5万元等。
⑽农林水事务方面安排531万元。主要是:农经管理5万元、对口扶贫3万元、通村公路配套50万元,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配套7万元、农村财务培训10万元、水管单位支出补助84万元(象骨港36万元,堤委会28万元,长江护岸所10万元,双花管理所10万元)、防汛抗旱30万元、水利工程以奖代投150万元(另从其他专项中安排150万元,共300万元)、农业综合配套100万元、森林线虫病防治10万元、动物疫苗购置配套18万元等。
⑾交通运输方面安排153万元。主要是:交通行政执法10万元、乡村公路养护费120万元等。
⑿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方面安排307万元。主要是:财源建设100万元、2011年纳税大户奖、立项争资、招商引资等奖励经费169.9万元、安全隐患整治15万元等。
⒀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方面安排25万元。主要是:市场管理3万元、外经外贸3万元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3万元等。
⒁粮油物资管理和储备事务方面安排62万元。主要是:粮食市场执法4万元、区级粮食储备补贴51万元等。
⒂预备费安排150万元。
⒃其他支出安排1109万元。主要是:金库人员经费12万元、审计接待20万元、税收征管补助经费1000万元、副区长经费45万元、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费缺口预留10万元等。
三、预算落实主要工作措施
为扎实做好今年的财政预算编制工作,确保部门预算落到实处,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:
(一)以转型升级为主线,进一步做大做强财政蛋糕
一是加大收入征管力度,在收入规模做大做强上寻求突破。继续完善征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财、税、银、库等部门的协调,实行征管信息共享,及时解决征管难题;不断完善征管激励机制,调动征管部门积极性,推行收入征管绩效考核管理模式,发挥征管部门挖潜增收的主动性;进一步强化征管措施,明确征管重点,全面落实区政府关于清理整治船舶、沙石场、码头、房屋出租等行业税收的有关决定,切实做到小税种不遗漏,大税种不流失,确保应收尽收。二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,在新兴财源培植上寻求突破。坚持以园区为依托,全力支持发展园区经济,培植新兴财源,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,有效增强经济的发展后劲。积极对接市委、市政府“以港区为依托,建设沿江经济带”的发展目标,支持沿江经济带建设,在政策扶持上做到最大限度倾斜,在资金支持上集中财力对发展前景好、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。三是加大争政策争资金力度,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寻求突破。今年是“省直管县”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的第三年,省财政将进一步规范省直管操作,作为市辖区的云溪,为防止在“省直管县”后边缘化,确保我区的既得利益,我们要以更加积极有为的态度认真对待,在争政策上先人一等,快人一步,为我区争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先机。此外,要突出今年的立项争资重点,加强与农林水、民政、教育、卫生等部门的配合,积极申报重大产业发展项目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,为云溪争取更多的战略发展项目。四是积极应对市城区财政体制调整,在财政体制优化上寻求突破。目前,市城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已经出台,长盛石化和辖区内的金融保险业按属地征管原则下放我区。这次体制调整扩大了我区的收入规模,优化了我区的收入结构,我们要抓住契机,支持下划企业做大做强,特别是长盛石化,要进行重点扶持,进一步增强我区财力。五是落实两厂电费附加征收,在非税收入征管上寻求突破。在市政府会议纪要的基础上,就征收的具体问题积极与两厂协商,争取尽快开征两厂电费附加,拓宽非税收入征管渠道。
(二)以公共财政为导向,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
一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。一方面,财政支出的投向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,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,充分发挥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;另一方面,积极推行“开门预算”管理模式,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。逐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,严格按照信息公开要求,通过政府信息网、电视传媒等载体逐步实行预算公开。二是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。在预算安排上按照量入为出、有保有压的原则,优先发展教育,改善教育办学条件,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,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实现全覆盖,继续实施校安工程。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,重点支持实施药物零差率和基层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、城乡低保标准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,全面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。三是更大力度支持“三农”发展。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,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,加快农田水利等工程设施建设,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。继续实施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逐步提高村居委会运转保障标准。
(三)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
一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格按法定要求,坚持“二上二下”模式,力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,要严格按预算方案执行,从严控制临时性追加,确保预算的法定性和约束性。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管理。认真执行《云溪区政府采购管理办法》,推行阳光采购管理模式,进一步简化操作程序,缩短时间,降低成本。出台《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程》,明确评审范围,规范评审程序,完善以“管评分离”、“协作评审”和“合理定价”为主体的评审工作机制,高效开展投资评审工作。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。规范资产处置程序,盘活国有资产,实现保值增值。四是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监管。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体系,更加重视对项目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后的监督,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估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加强对乡镇及村级财政财务的监管,逐步消化乡镇债务,降低财政风险。五是进一步加强资金安全管理。出台《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办法》,实行资金安全制衡管理,提高资金运行的安全度,把资金安全检查列为财政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,坚持检查经常化,常态化。同时,进一步强化厉行节约要求,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,坚持勤俭办事,进一步压缩“三公”经费和一般性支出,降低行政运行成本,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。
各位领导,201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。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,坚定信心,开拓进取,确保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全面完成,为“四区一极”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