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资金信息 > 区级财政资金

关于岳阳市云溪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
来源: 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: 2016-01-11 00:00

 关于岳阳市云溪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
——2016年1月6日在岳阳市云溪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区财政局局长 曹显良


各位代表:
       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,我向大会报告云溪区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,请予审查,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 

        一、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        2015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,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强化收入征管,优化支出结构,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2015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1.25亿元,占预算的98.86%,同比增长7.7%。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.91亿元,同比增长12%。
       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1.24亿元(包括上级专款补助和各项追加支出),比2014年增加2.1亿元,同比增长23%。按功能分类具体明细为: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428万元;公共安全支出3940万元;教育事业支出15073万元;科学技术支出1173万元;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00万元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35万元;医疗卫生支出8998万元;环境保护支出4591万元;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364万元;农林水事务支出12020万元;交通运输支出5537万元;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2156万元;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10万元;住房保障支出8090万元;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536万元;国债付息支出482万元;其他支出2172万元。
        回顾一年来的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,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:
        (一)攻坚克难,财政收入高位增长
        一年来,面对经济下行及结构性减税的不利形势,财税部门坚决落实区委、区政府的决策部署,瞄准收入目标,积极应对各种挑战,攻坚克难抓收入,保证了收入连年高基数上的稳步增长。一是支持企业发展抓收。主动走访重点税源企业,做好帮扶工作,夯实主体税源。大力推进我区小额担保贷款业务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继续实施《岳阳市云溪区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奖励办法》,安排奖励资金187.6万元,对企业税收上规模、企业税收上台阶等项目进行奖励。二是坚持综合治税抓收。强化征管部门的责任,积极组织协调,每月进行收入调度,及时解决征管中的困难和问题。加强税源监控,坚持抓大不放小,对小税种、小项目、零星税收建立完善管理办法,强化依法治税,严防“跑冒滴漏”,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。三是规范非税管理抓收。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,贯彻落实《云溪区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规定》,严格实行“单位开票,银行代收,财政统管,政府统筹”的征管模式,实行“一票制”收费。四是加大争资力度抓收。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项争资工作,多次到中央、省、市相关部门争资金争项目。成立了岳阳市云溪区立项争资工作考核领导小组,出台了《岳阳市云溪区立项争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》,把争资任务分解到各单位,明确责任人,形成“个个单位有任务、人人肩上有责任”的工作氛围,置换政府债务2.84亿元。
        (二)以人为本,民生保障得到加强
        牢固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理念,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向民生领域,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2015年全区财政民生支出7.6亿元,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%。一是加强基层政权的保障力度。在区、乡财政体制调整中对乡镇增加支出700万元,达到3600万元;提高村居运转保障经费,切实保障乡镇公务员工资和提高津补贴及绩效奖励到位。二是加大三农投入。扩大“一卡通”发放范围,通过“一卡通”及时拨付各项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;拨付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项目资金303万元,投入资金672万元用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,安排540万元用于沟渠疏浚;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河流治理资金1245万元;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资金593万元,用于完善农业保险体系,促进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。三是支持教育发展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,建立城乡均衡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,大力支持校安工程、信息化建设,偏远学校炊事员工资和校车经费,争取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资金800万元,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。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拨付养老保险金9811.2万元,失业保险金228.56万元,城乡救助资金2323.58万元,发放城乡养老保险金1277.04万元、社会再就业资金1395.61万元,争取资金547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。五是提高医疗保障标准。拨付新农合、医保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 7574.74万元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保险补贴标准由320元/人提高到380元/人,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不断提高。六是加大公共文化投入。安排资金445万元,加快推进二级档案馆建设,举办群众文艺汇演,开展送戏下乡、送电影下乡,支持村村响和手机信息平台等建设。
        (三)开拓创新,财政改革激发活力
        坚持以改革作为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主动力,开拓创新,勇于实践,先后启动实施了多项财政改革。一是完善预算体系。贯彻落实新《预算法》,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首次在区人民代表大会圆满通过;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,编制公共财政预算、政府性基金预算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,实行全口径预算,研究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。二是推进财政公开。统筹推进财政财务公开,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《关于岳阳市云溪区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》、《关于2014年度财政收支决算情况的报告》和全区各单位2015年预算及“三公”经费预算,营造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。三是完成体制调整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出台了《关于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》,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,确保乡镇基本运转和基层政权稳定。四是启动绩效评价改革。出台了《云溪区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》,根据“用钱必问效”的原则,选取10个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,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。
        (四)强化监管,规范管理取得实效
       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,创新监管机制,强化监管措施,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一是加强监督检查。落实财政牵头的监督检查,开展对5个单位的2014年度财政收支检查。积极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,对我区2013年和2014年共39740.21万元涉农资金分配、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,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。二是全面开展资产清查。认真做好资产清理和处置,对全区169个行政和事业单位资产,进行了认真核对清理,组织公开拍买9次,总成交648万元。三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。扩大政府采购范围,累计完成政府采购286次,节约资金957万元,节约率9.6%。四是加强财务人员管理。创新会计继续教育培训,实行网上培训和集中面授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管理新模式,结合乡镇改革,组织开展农村财务人员培训。特别是在财政管理上积极探索与创新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创新评审管理机制,推行评审全覆盖、全过程,严格评审和严格监督的“两全两严”机制,实行末位淘汰、约谈、方案优化审核、相互监督问责制,健全了评审监督机制。强化融资平台和政府性债务管理,出台《云溪融资平台管理补充规定》,对融资平台的投资、融资环节的资金实行财政与融资平台公司双控管理;认真开展存量债务的清理和甄别,出台《云溪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》,建立了政府性债务的预警管理机制,探索ppp项目实施。规范项目资金监管,进一步加大资金监管的力度,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,出台《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管理》的规范性文件,项目资金拨付通过调查核实、集体决策、逐级审批运行机制。
      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:一是收入增长后劲不足,受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,今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幅较去年略有下降,区直20家重点税源企业中,有部分出现负增长,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。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,收入分配制度改革、保障各项民生投入等等,都需要增加投入,收支矛盾非常突出。三是市区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,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加强。四是政府性债务结构不优,财政风险不可忽视等等,针对以上问题,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,逐步予以解决。 

        二、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
        2016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、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,我区财政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,也喜逢难得的发展机遇。从国家层面来看: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,调结构、稳增长、促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主基调,今年将会有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出台,让我区搭上中央改革利好的顺风车。从省市层面来看:省委、省政府准确把握“一带一路”新定位,大力推进“四化两型”建设;市委、市政府立足区位优势、地域特色,把握时代要求和发展机遇,奋力实施“一极三宜”江湖名城发展战略等,都将为我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从我区层面来看:我区是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战场,厂、港、地各方面的资源要素进一步聚集激活,园区产业和物流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孕育转换,并将为我区的发展提供强大后续支撑。
        2016年全区财政工作和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:全面贯彻中央、省、市、区各项决策和部署,紧紧围绕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,坚持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,以“稳增长、促发展、推改革、惠民生、防风险”为主线,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,健全预算标准体系,严控行政成本,强化预算绩效监督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盘活财政存量资金,提高资金使用绩效,推进财政预算公开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。
       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,2016年财政总收入安排12.15亿元,同比增长8%。其中,税收收入10.04亿元,同比增长8%,税收实现可用财力2.31亿元,与上年持平;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安排4.42亿元,同比增长23.8%;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.41亿元。
        按功能分类具体明细为:一般公共服务6373万元,同比增长5.6%;公共安全2263万元,同比增长29%;教育事业8227万元,同比增长9.3%;科学技术81万元,同比下降49%;文化体育与传媒485万元,同比增长38.5%;社会保障和就业2653万元,同比增长0.8%;医疗卫生2562万元,同比增长0.5%;环境保护100万元,与上年持平(另从其他专项中安排644万元);城乡社区事务1441万元,同比增长10.08%;农林水事务1699万元,同比增长27.4%;交通运输1113万元,与上年持平;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402万元,同比下降11.6%;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96万元,同比增长14.78%;住房保障15万元,同比下降85%;粮油物质管理事务149万元,与上年持平;储备事务70万元,与上年持平;预备费600万元,与上年持平;其他支出5502万元。
        为确保2016年收支预算任务圆满完成,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:
        (一)咬定目标,做大总量聚好财
        围绕收入目标任务,全力组织收入,增强地方财力。一是强化收入征管。要落实责任,将收入任务细化到人、到岗,进一步完善收入征管考核激励机制,加强收入组织调度,强化综合治税,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,形成征管合力,营造综合治税的良好氛围。要切实加强财税形势分析,突出抓好契税、耕地占用税、房产税和建安税等涉房涉建涉地税收和重点项目、重点税源的监控及零散税源和中小税种的征管。加强国有资源(资产)有偿使用收入、土地出让收入、建设项目报建费等收入管理,力争应收尽收、有效增收。二是着力争取资金。要抓住国家压缩专项转移支付,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机遇,主动对接、积极应对,争取更多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,形成“货真价实”的可用财力。同时,要把握上级部门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,认真研读上级资金扶持政策,在节能环保、科技创新、民生领域、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区支持力度,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三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。贯彻落实关于《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规定》的文件精神,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,创新收缴方式,突出以票管收,推进全区收费“一票制”,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,加大基金的征缴力度,确保完成收入任务。对各执收单位收入完成情况严格实行“目标考核、季度结算、年终兑现”,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,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内容。四是努力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及体制。在体制未重新调整前,争取市对我区城市维护建设和教育费附加按总量的5%返还,适当增加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返还力度,全额返云溪境内征收的排污费(市级留成部分)并纳入体制结算,重点扶持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(二)优化支出,保障民生用好财
       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积极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,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实。一是落实改革重点。把推进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财政的重点工作来抓,积极筹措资金,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、压缩一般行政性支出、盘活存量资金、积极向上争资等方式,确保工资配套改革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、公车改革等所需资金落实到位。二是提升民生福祉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标准,不断充实民生保障内容,逐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。加大教育事业、医疗卫生、公共文化、社会保障与就业、城乡事务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,确保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。三是加大三农投入。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,加快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,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、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资金、各项支农资金和涉农补贴资金的拨付管理。
        (三)提高绩效,严格规范理好财
        规范财政管理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。以管好“钱袋子”为目标,按照“收支进盘子”、“债务封口子”、“权力进笼子”的要求,建立靠制度管人、靠制度管事、靠制度管钱的财政管理新机制。一是进一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。严格执行财政公开制度,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,政府预决算支出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,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,逐步实现“帐本阳光化”。二是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机制。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,健全财政资金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的全程监管机制,确保财政资金“审核把关、监督检查、处理处罚”三个到位。监督检查将嵌入预算日常业务流程,构建预算监督制衡机制。加强对区级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合法性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安排区级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。三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评审和采购管理。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,健全以公开竞争为核心、以“管采分离”的工作机制为支撑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。推行阳光财政评审,创新和建立财政评审约谈和黑名单记录制度,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评审审核把关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(四)深化改革,健全机制管好财
        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支撑,责任重大,任务艰巨,必须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,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以下三项改革: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。在编制公共财政预算、政府性基金预算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、“三公”经费预算的基础上,研究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。提高预算透明度,更加主动地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,财政预算按法定程序提交审查,预算细目让人大代表看得清楚、算得明白。二是创新投融资平台和债务管理改革。理顺工作机构,成立资金管理中心。要切实化解存量债务,控制新增债务,避免将政府债务风险转化为市场的金融风险。要重点加强对于平台公司和园区的债务管控,进一步健全债务预警机制,拓宽偿还渠道,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。三是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改革。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,并逐步将绩效评价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。科学制定财政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机制,组织第三方参与评估,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,制定奖惩措施,明确相关单位责任,将资金绩效的好坏,与工作奖惩、资金分配挂钩,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,确保财政支出效益。 

        各位代表,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十分复杂,财政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,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、更开阔的思路、更昂扬的精神、更得力的措施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奋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,为建设“一极三宜”江湖名城作出新贡献!